壯麗70周年丨“交通+”盤活鄉村經濟 打造宜居宜游生態嵐島
2019-07-18 01:26:29 來源:平潭廣播電視臺 作者:林舒玲 視頻:葉德雄原標題:壯麗70周年丨“交通+”盤活鄉村經濟 打造宜居宜游生態嵐島
“要致富先修路”。鄉村的振興發展離不開道路建設。近年來,實驗區著力推進農村公路建、管、養、運協調發展,農村公路路網日趨完善。如今,平潭的農村公路橫通東西、縱貫南北,盤活了鄉村經濟,既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,又促進了美麗鄉村游。
交通+產業
近日,位于蘆洋鄉的文明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,由原先的一條坑坑洼洼的農村公路,搖身一變,成為了一條寬敞筆直的兩車道。林傳文的農場就在離蘆洋鄉文明路不遠的地方。望著田里即將成熟的臺灣水果玉米,林傳文喜上眉梢。再過十幾天,這些作物就能開放給游客采摘了。
實驗區眾聚創研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林傳文:
我們的現在居民生活都非常好,每家都有私家車,比如說自己在城里面上班,偶爾星期六、星期天帶全家人出來,去體驗農家生活,來采摘,做些燒烤,吃點農家飯這樣子,這些路真的真的非常方便。
蘆洋鄉的農產品質量優良,品種豐富,素有“平潭糧倉”的美譽。農村公路的修建為蘆洋鄉農作物種植、銷售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,這不僅為傳統農業注入活力,也讓林傳文的農家樂獲益匪淺。不僅如此,道路的四通八達,也給運送設備、物資、工具等都帶來極大方便。
實驗區眾聚創研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林傳文:
我們村里面的機耕路也做得非常好,現在總的一句話就是政府好政策,鄉村好領導。
交通+文創
除了“交通+產業”,“交通+”還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,讓交通成為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戰略、兩岸融合的強大引擎,聚焦“原生態+現代化”,推進公路和區域資源有機整合和產業深度融合。在流水鎮的北港村,文創之風已遍地開花。走進北港村,路網四通八達,與景區完美融合,來自兩岸的旅游從業者齊聚北港,共同開發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。
實驗區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港管理公司運營部經理 吳霆:
現在基本上我們全村的道路路網已經形成,在2016年的時候,我們全村的接待游客人數是15萬人,2017年的時候已經達到30萬人,2018年的時候我們統計是接待游客人數是49萬人次,截止至今年6月份,我們已經接待游客11萬多人次。民宿我們目前全村已經運營的民宿有51家,目前民宿從業人數有100多人。
另外,實驗區還著力打造“交通+兩岸融合”,助力兩岸同胞家園建設。多條農村公路有效串聯起澳前臺灣小鎮、澳前客運碼頭、東澳漁人碼頭等重要節點,不僅讓來嵐臺胞可以領略平潭獨具特色的風貌和美景,同時也為臺商來嵐經貿交流提供便捷通道。打造“交通+美麗鄉村”,改善村容村貌。2014年以來,實驗區投入2470萬元實施美麗鄉村道路272.19公里,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,帶動美麗鄉村建設,為建設國際旅游島增添特色。打造“交通+旅游”,促進“美麗經濟”。實驗區加快旅游道路建設,盤活沿線農村旅游資源,帶動了一批旅游專業村、農家樂、精品民宿快速發展。
實驗區路長辦副主任、公路管理局局長 薛文:
我們在兩岸融合、鄉村振興,全域旅游上,我們實現了交通與這幾個方面的大融合,真正實現了我們平潭作為對臺橋頭堡的作用。


最熱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