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風車在悠悠地轉,我也在改變”——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到平潭旅行,收獲成長
2025-08-01 09:53:46 來源:平潭網 作者:王焰 文/攝第一次體驗沙灘露營、第一次入住海邊石厝民宿、第一次和同頻的陌生人暢聊至深夜……入夏以來,不少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來平潭開啟義工旅行的新方式。

小陳(右一)和大家一起爬將軍山。
風景秀美、陽光充足、生活松弛……遇見天藍海闊的嵐島,解鎖另一種生活方式。對這群年輕人而言,旅行不是匆匆一瞥的景點串聯,而是打開感官世界,全身心融入,時時刻刻感受著海島那真實、緩慢、帶著人情味的每一個生活切片。
福州姑娘小陳:“平潭真美,一個月就打卡三次”
19歲的小陳來自福州,她剛結束高考,腦子里就蹦出來一個念頭——“去哪里放空幾天?”在刷手機時,一組平潭藍眼淚的美照,瞬間吸引了她的注意。“那海灘上滿是發著幽藍色光的‘碎鉆’,太美了。”她決定到平潭去。誰知,踏上平潭的那一刻,她才發現,原來追“淚”季節已過。她沒有選擇立刻打道回府,心想“來都來了,何不停下來好好感受”。

小陳在君山村蕩秋千。
在民宿里,和素不相識的小伙伴聊天、爬山、吹海風、曬日光浴,一起解鎖海島的新場景。“光這個月就來平潭三次了,讓人流連忘返。”她把手比成數字“三”的姿勢,笑瞇瞇地說,“真的來了就不想走了。”平潭的海風把她的頭發吹得稍許凌亂,她卻覺得很舒服,“臺風天的平潭也有一種原始、狂野的美,別有一番風情。”
來平潭一個月了,這段時間,小陳結識了兩撥志趣相投的小伙伴。“大家溝通起來很暢快,很輕松。不會有人問你高考多少分,準備去哪里上學,更多的是問你‘晚上吃啥’‘要不要一起玩’。”小陳說,彼此迅速建立起來的信任感,陌生又溫暖,是一種很微妙的體驗。
有一次,小陳和朋友們臨時起意去平潭的北澳月海灣體驗海灘露營。當時,他們帶了個小帳篷和涼席就出發了。帳篷不夠住,其他人就用涼席墊在沙灘上,席地而坐。大家一起在沙灘上看月亮、數星星,從生活趣事聊到未來理想,一直到深夜。第二天一早,天空下起了小雨,大家在雨中嬉戲打鬧,雖然有點狼狽,但每一個臉上的笑容,都發自肺腑。“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,讓人印象深刻。可能大家都卸下了在大城市生活中的‘面具’,真實地表達自己,松弛、坦誠,格外珍貴。”
在海島生活這段日子,小陳體驗著“無所事事”的樂趣。“吃飯時間一到就會有人喊你,晚上的社交活動,也總在不約而同的默契中開始。”小陳說,這些日子感覺人生像換了一個頻道。原來,生活可以這樣過,而這一切,不是終點前的猶豫,而是為了更精準、更有力地抵達。
“小陳,開飯啦!”伙伴們的聲音從民宿樓上傳來。“你們等等我,多給我留點好吃的……”小陳踩著歡快的步子小跑著上樓。
河南姑娘柚子:“吹吹海風,就是幸福,很值得”
2006年出生的河南姑娘柚子,在朋友們的印象中,是一個不愛說話的女孩。最近,她卻做了一件讓人詫異的事。不久前,她訂了人生中的第一張機票,只身從浙江出發,開啟一趟赴平潭當義工的旅行。
過去幾年,柚子在浙江的一家工廠當質檢員。日復一日的流水線作業,讓她身心俱疲。下班后,她經常拿著工資單,盤算著旅行的預算,給自己“爭取一次出走的決心”。

柚子(右一)和伙伴們在小島玩耍。
一天深夜,她在手機上刷到了平潭。這個被湛藍海水包圍的美麗海島,讓她激動得幾乎一夜無眠。“每天的日子好像被設定好了,仿佛一眼就能望到頭,所以希望能有些改變。”柚子決定一定要看看平潭的這片海。
柚子清楚得記得,她第一次到達平潭的日子是今年的6月5日。“快進來啦,大家都在等你……”那天,下著小雨,站在青旅門口,店長親切地接過她手上濕漉漉的行李箱。那一刻,她眼眶濕濕的。“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行。”柚子說。在平潭十天,天氣陰晴不定,有時候還下起雨,但她覺得很心安。每天睡到自然醒,和新朋友一起聊天吃飯,到北港村打卡……“每天什么也不想,就是坐著,吹吹海風,就很美好。”柚子說。

柚子在紫蘭村的咖啡館打卡。
柚子喜歡海,但比起風景,讓她印象最深的,還是海島的人。在青旅的這段時間,她邂逅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。有人教她玩桌游,有人陪她暢聊到深夜……就算一句問候,一雙筷子,都讓柚子覺得心里暖暖的。“以前的生活,很多時候經常是一個人。在平潭,好像突然被陪伴、被照顧到。”
完成義工工作后,回家后的柚子選擇再次來到平潭,朋友們一見到她,都感覺她變得陽光了,臉上沒有疲憊感,臉上的笑容反而多了。
柚子說,她以前覺得旅行很花錢,是朋友圈里才有的生活。但現在,她覺得“來平潭吹吹海風,就很幸福,很值得”。
“現在要回歸平靜的生活。但一看到自己在朋友圈里分享的陽光、海風,還有她與平潭朋友的合影,都會笑得很開心。來過,感受過,足以。”柚子說。
傍晚時分,柚子來到紫蘭村的海邊。那天,風吹得正猛,她把鞋留在潮線上,光腳踩在海水里。潮水涌上來的那一刻,腳趾陷進流沙的剎那間,她對自己說:“這一次,感覺自己真正體會旅行帶來的人生意義。”
四川姑娘趙一帆:“真正的旅行,是收獲成長”
有的人認為,旅行就是打卡、拍照、走馬觀花。對四川姑娘趙一帆而言,真正的旅行,是收獲成長。
這個暑假,正在讀大二的趙一帆第一次嘗試做義工。住在長江澳的海邊石厝民宿里,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,是打開窗,聽一聽海岸傳來的浪濤聲,看那風車在慢悠悠地轉著。每天完成民宿安排的工作后,她最喜歡騎著電瓶車,在環島路上感受旖旎的風光。風吹在臉上,眼前是天藍海闊,遠遠還能望見草地上吃草的牛羊……一切是如此美好。

一帆(左三)和平潭的民宿小伙伴們合照。
“這是一種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旅行方式,”趙一帆說。第一次當義工,第一次從四川一個人來到這么遠的平潭,她在這里收獲的,是一段完全屬于自己的節奏。趙一帆最喜歡的是長江澳的風車海。每當太陽落山,金色的光線灑在風車和石頭厝之間,她感覺眼前的一切,宛如一幅多彩的油畫。
年輕的民宿女店長不只是安排工作的“上司”,也成了趙一帆的重要伙伴,給予了她很多溫暖和支持。
“下班后,老板娘帶我們一起去吃海鮮,帶我們去嘗試平潭的特色美食,還會和我們一起半夜去海邊放煙花。”細數著在平潭這些獨特經歷,趙一帆眼里放光。
趙一帆說,最難得的,是收獲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,學會了“放下”。
此前,她害怕獨處,在平潭這段時間,她學會了如何與陌生人成為朋友,學會了如何找到當下的生活節奏,如何調整心情。“本地居民生活節奏比較慢,他們不會時時刻刻盯著手機,每個人都專注于自己的生活。在這種環境中,每天可以好好觀察自己,保持思考和好心情。”趙一帆說。
7月25日,是趙一帆在平潭一個月義工生活的最后一天。離別的那天下午,民宿小伙伴們特意開車來到鏡沙海邊,大家圍坐一起,唱起張震岳的歌曲《再見》:“我怕我沒有機會/和你說一聲再見……”遠處,巨大的風車在緩緩轉動,耳畔是涼爽的海風和悠揚的歌聲……那一刻,她覺得,整個世界都柔軟了。
“我一定會再回到平潭,也會把它推薦給更多的身邊朋友們,讓大家一起來平潭旅行打卡。”趙一帆說。


最熱評論